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對全面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等目標,制定出明確的行動綱領。
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國多個部委密集出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
2016年3月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明確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作為重點任務;把氫的制取、儲運及加氫站等方面的研發與攻關、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等作為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的戰略方向;把大規模制氫技術、分布式制氫技術、氫氣儲運技術、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等列為創新行動。
2016年12月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明確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作為重點任務;把氫的制取、儲運及加氫站等方面的研發與攻關、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等作為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的戰略方向;把大規模制氫技術、分布式制氫技術、氫氣儲運技術、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等列為創新行動。
2017年5月
科技部和交通運輸部出臺的《“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氫氣儲運技術發展,加氫站建設和燃料電池汽車規模示范,形成較完整的加氫設施配套技術與標準體系。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多個地方都表現出強烈的發展積極性。
2016年8月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的首個“氫經濟示范城市”項目在江蘇如皋正式啟動,目前如皋已擁有10余家氫能企業且發展態勢強勁。
2016年10月
位于廣東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投產,年產5000輛氫能汽車;首批量產的28輛氫能城市公交車在佛山、云浮兩市運行,率先在佛山、云浮搭建起氫能源城市公交示范推廣平臺。
2017年8月
位于河北張家口的中國首條自動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大批量生產線正式投產,項目全部完工后,該基地燃料電池發動機年產能將可以達到一萬臺。
2017年9月
上海正式發布文件,規劃2020年建設5至10座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3000輛;2025年建設50座加氫站,燃料電池車3萬輛;2030年實現產業年產值3000億元。
2018年1月
武漢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建議方案出爐,對未來氫能產業發展方向,列出時間表、路線圖。規劃建議方案顯示,3年內將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打造“氫能汽車之都”,在研發層面實現制儲氫、膜電極、電堆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力爭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世界級新型氫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