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BP不得不對其上下游業務進行調整。而中國前景廣闊的油氣市場,尤其是利潤豐厚的下游加油站零售業務,成為BP獲取現金流、提升業績的希望。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英國石油公司BP開心地將中石油和華電2張大單收入囊中。大單簽訂的背后,是這家石油巨頭在低油價市場寒冬中,主動調整業務重心的戰略考量。而中石油和華電在此時與BP簽約,將借助BP的技術、經驗及融資能力,更順利地在國內外開發油氣資源,并實現“走出去”國際化戰略。
BP有意向下游調整在華業務重心
10月22日凌晨,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見證下,BP和中石油在倫敦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包括潛在的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和開發、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及其它國際合作項目等。
同日,BP還與中國華電集團(以下簡稱“華電”)簽署了一份價值高達百億美元的銷售協議。根據協議,BP將在未來20年內,每年向華電供應1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協議總價值高達100億美元。
“兩家公司在伊拉克魯邁拉油田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深信,未來BP和中石油將迎來更多的合作機遇。”BP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這一戰略伙伴關系不僅體現了兩國最大能源公司之間的深化合作,也進一步鞏固了中國與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商業伙伴聯系。”
BP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截至2015年6月底,在華業務的累計商業投資約45億美元,是國內油氣行業領先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
BP在華的商業活動包括石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航空燃油供應、成品油零售、潤滑油業務、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輸氣干線以及化工技術許可。目前,BP在廣東省和浙江省擁有超過750座雙品牌合資加油站,為中國23個機場提供航空燃油供應服務,也是中國首個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項目中唯一的外方合作伙伴。
在諸多能源行業人士看來,BP這次真的借習近平訪英的光“賺到了”。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能源需求疲軟,油價自去年以來跌跌不休。國際石油巨頭也不得不縮減開支甚至裁員瘦身來度過寒冬。
受5年前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及去年油價斷崖式下跌等因素影響,BP近兩年來不斷在困境中調整戰略。
今年7月,BP公司以187億美元的天價,終結了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引發的多年訴訟糾葛。這份總額187億美元的和解協議,規定了BP首先要依據美國《凈水法案》在未來15年內支付5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其次,未來15年內,BP還要向美國聯邦政府及涉及的五個州支付71億美元的自然環境損害賠償;未來18年內,針對五個州的其他索賠要求再支付49億美元賠償;另外10億美元化解400家地方政府機構提出的索賠要求;此外,BP還同意再支付2.32億美元,用于15年期限結束后(目前尚未發現)的環境損害。為了應對墨西哥灣漏油事故,BP已經用了4年時間完成一項“資產剝離計劃”,剝離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
財報顯示,2014年BP公司的總營收為3587億美元,較2013年減少375億美元,下降幅度為9.4%。但稅后利潤僅為40億美元,凈利僅相當于2013年的16.8%,業績大幅下降。其中歸股東所有的利潤金額37.8億美元,而2013年這項指標為235億美元。
BP在去年12月曾公開表示,將在其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業務部門裁員數千人,主要是因為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
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年二季度。BP二季度重置成本利潤為13.1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大降50%,與去年同期的36億美元盈利水平相比,下降了64%。
重壓之下,BP不得不對其上下游業務進行調整。而中國前景廣闊的油氣市場,尤其是利潤豐厚的下游加油站零售業務,成為BP獲取現金流、提升業績的希望。
今年二月,BP發布的《2035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提到,盡管目前全球能源市場出現了顯著的疲軟,但亞洲地區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大經濟體的發展,仍然會在未來20年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據BP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產量將增加47%,能源消費量將增長60%,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BP能通過與中石油進行戰略合作擴大在華業務和運營,尤其擴大下游和零售市場的開拓。而今年新上任的BP中國區總裁楊恒明本身就有油氣公司銷售業務的經驗。
鑒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緣故,中國成品油每噸零售利潤能達到千元左右,加油站成為油氣市場最賺錢的業務。目前只有700多座合資加油站的BP,看中的應該是中石油在下游的資源優勢。
據安迅思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加油站數量約93778座,中石化擁有30514座,占比33%,中石油20422座(自營及特許數量,不含合資),占比22%。
而華電對BP而言,在十分看重的中國市場上又增加了一個實力強大的新客戶,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華電是中國五大國有發電公司之一,同時是其中最大的燃氣電廠發電商。100億美元的長期協議大單也將為BP補充強勁的現金流。
中石油與BP共擔頁巖氣風險
如果說BP與中石油、華電合作可以開拓中國市場獲利。那么,中石油選擇BP,又有何益處?
李莉認為,中石油選擇BP可以共同“走出去”,繼續深度開發以中東為主的全球油氣資源。中東是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BP和中石油5年前就已開始在魯邁拉油田合作開采石油和天然氣。位于伊拉克南部的魯邁拉大油田是全球第二大油田,去年平均日產量達到134萬桶。據估計未來還有約200億桶可采的石油儲量。
而俄羅斯也是中英在油氣領域合作的另一大重點。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BP是近年來石油巨頭中唯一在俄羅斯上游業務賺到大錢的公司。中石油與BP共同開發俄羅斯市場,BP擁有了豐富的與社會主義體系下的國有石油公司打交道的經驗,也可以為中石油在俄羅斯開發油氣資源提供便利條件。
中石油官方22日向記者介紹稱,中國石油和BP未來將在上游領域進一步加強油氣資源開發,并不斷拓展下游零售業務范圍及合作模式,實現雙贏。未來雙方還將繼續深化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再開發合作。此外,雙方將在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氣貿易、碳排放交易等領域探討合作機會,并在技術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相互學習、交流經驗。
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中國石油與BP集團享有長期伙伴關系,合作領域涉及中國國內及海外。兩公司此次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推動雙方積極探尋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機會,不斷提升合作水平,使雙方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
提到走出去,中國“三桶油”中也不乏在海外投資失敗的案例。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就向記者總結稱,“人傻錢多,是過去十幾年三桶油走出去的形象寫照。”
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中石油與BP合作,并不是只出錢不求回報的人傻錢多”。他介紹,中石油在海外油氣領域的投資布局很早,在中東地區的一些項目盈利情況也不錯。未來,中石油可以通過與BP這樣的國際石油巨頭合作,借鑒其豐富的國際油氣開發技術、融資經驗,尤其是在俄羅斯等地。
頁巖氣是此番中石油與BP合作的另一大重頭戲。今年8月31日,中石油在官網披露,四川盆地的頁巖氣勘探獲重大突破。經國土資源部審定,中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區、寧201井區、YS108井區,新增含氣面積207.87平方公里、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1635.31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408.83億立方米。
李莉認為,中國的頁巖氣開發目前面臨很大風險,與BP合作可以分擔風險,“用頁巖氣的風險換國內加油站市場,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潮顛覆了全球能源格局,中國也急需在頁巖氣領域有所突破。但苦于技術、資金、人才和體制等限制,當前進展非常緩慢。中石油聯手BP進軍頁巖氣也似乎體現了中國的迫切。此前,中石油與殼牌在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區域頁巖氣項目于2009年啟動,產量分成合同在2012年簽訂,2013年通過政府批準,但去年卻傳出殼牌有意退出的消息。
目前,國內80%的頁巖氣潛力區塊被“三桶油”等巨頭占據,但由于技術、人才和資金方面的壓力,很多區塊未能按期開采。另一方面,油價暴跌后,天然氣價格也一直低迷不振,這也打擊了國內三桶油等企業開采頁巖氣的積極性。
所以,盡管頁巖氣區塊開發經過了兩輪公開招標,但結果仍不如人意,有商業前景的區塊只有中石化的涪陵區塊。多數民營油氣公司對頁巖氣開發也大都處于觀望狀態。
對于頁巖氣開發,林伯強認為,BP作為國際石油巨頭,擁有海外頁巖氣開發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在融資方面也可以為中石油提供借鑒經驗。但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太大進展。
“這次簽約的是框架協議,大規模開發頁巖氣的前提是油價已經全面上漲了。在油價低迷時期,相信不管是中石油還是BP,都不會盲目大規模投入。畢竟,開發頁巖氣的成本很高,現在還是直接買天然氣更劃算。”林伯強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