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國家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安全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全國城市天然氣的用氣量也以成倍增長的速率在不斷突破,但是迅速增長的用氣需求與城市氣源總量和調峰能力不足的矛盾,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因此,應從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出發,構建相應的保障體系,著力加強城市天然氣的戰略安全。
一、建立合理天然氣供應體系
從城市燃氣的安全供應來看,一次能源——天然氣的供應一般主要以長輸管道或陸上運輸來輸送;二次能源——人工煤氣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各城市的燃氣制氣和銷售企業來實現。要建立合理的城市天然氣氣源供應結構和消費結構,注重城市燃氣資源的落實、平衡和應急預案的制定,建立安全穩定供應、應急調峰保障的城市天然氣戰略儲備體系,以提高燃氣供應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
二、多元化落實氣源
建立多元化氣源供應體系,確保城市供氣安全。各大城市在規劃氣源的過程中,要樹立多元化理念,建立多元的、互補的氣源結構。
加強輸配系統建設,增加天然氣儲備調峰能力。各項供氣工程和城市燃氣調峰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時投產運行。要研究跨城市、跨區域性的天然氣主干管網互聯互補的可行性和建立長期穩定氣源基地的可能性,同時研究地下儲氣和LNG儲氣應急設施的建設。
三、增加上下游聯動的應急氣源
作為天然氣上游,應建立全國性聯通的天然氣管道系統,多渠道落實天然氣氣源,建設全國性的儲氣應急設施,確保突發事件時應急氣源供應。作為天然氣的下游——城市燃氣,應根據不同情況加快建設事故氣源備用站,如LNG儲罐及相應碼頭等。這樣,一方面可提高城市燃氣事故應急處置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天然氣日常供應時,作為過渡性調度氣源發揮作用;同時,可利用原有煤氣廠儲配站等地方建設衛星式LNG站點或代用天然氣設施,增強調峰和應急能力。
四、運用市場機制配置燃氣氣源
鑒于城市天然氣供求矛盾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下游城市應在多渠道落實天然氣氣源的過程中,逐步引入市場機制,靈活采取各種措施,實現天然氣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城市天然氣的供應安全和天然氣價值鏈各方的雙贏。
以價格杠桿配置資源。在現有與上游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合同量的基礎上,供需雙方可洽談計劃外購氣價格,以使下游在原有供氣合同的基礎上增加天然氣的氣源供應量,增加城市天然氣供應總量;而上游在需求明確的前提下擴大開采和輸送規模,自然也得到產品價值的收益。
以股權互換配置資源。以資本為紐帶,開放上、下游燃氣雙向投資市場。既允許上游企業參股下游市場,開放下游燃氣銷售、工程建設等市場,又允許下游企業參股上游天然氣氣源供應市場,開放包括長輸管道和氣井資源,允許有條件的城市投資建立能源基地,直至開放油氣資源的進出口權。這將是下一步各地乃至國家盡可能地爭取天然氣資源的戰略舉措。
以社會(市場)力量配置資源。在城市天然氣供需平衡的過程中,逐步開放天然氣用氣市場,可利用城市或其周邊城市天然氣經營企業擁有的資源優勢,在統一城市輸氣管網、確保城市原定供氣指標的前提下,充分調動有關方面積極性,適度開放天然氣下游市場,如充分利用城市天然氣大用戶等社會資源,由其直接向上游落實天然氣資源。由資源公司采取計劃單列或直供等方式,保證城市天然氣大用戶用氣要求。
以市場化業態配置資源。在傳統的天然氣資源購置方式和經營業態外,可發展天然氣代理商、代銷商,逐步建立天然氣批發市場等新型經營業態,多渠道、全方位地溝通天然氣井口資源或國家天然氣公司與城市燃氣市場的聯系,促進雙贏局面的形成。
五、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需求側管理
目前,全國部分城市天然氣的供應總量不足,供氣安全問題還比較突出,國家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天然氣行業作為能源行業應堅持開源、節流、儲備并重的原則,在增加供應和儲備的基礎上,參考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經驗,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天然氣需求側管理,為國家節能減排戰略貢獻力量。把天然氣的需求側管理,看作是與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等燃氣資源相提并論的又一燃氣資源。因此,必須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它是解決天然氣供需矛盾,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長效機制。
進一步優化需求結構,合理發展用戶,在嚴格控制向非工業區工業用戶供應天然氣的同時,加大對高能耗企業的天然氣用氣管理,并與該類用戶及調峰電廠簽訂可中斷用戶用氣合同。
運用價格杠桿,調節市場供需,按鼓勵優勢企業、淘汰劣勢企業的原則,參照其它能源價格,制定合理的天然氣分類用戶價格,完善單位用戶季節差價和可中斷用戶氣價方案,調節各類用戶對天然氣的需求。
加強燃氣的計劃用氣和節約用氣管理,切實做好天然氣平衡工作,優化用氣服務,做好應急供應預案,保障安全供應;鼓勵采用油氣兩用裝置,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節約的技術含量,進一步優化天然氣供應結構,降低供氣成本,提高天然氣的利用效率。同時,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實加強相關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工作,加快高耗能設備技術改造,加強天然氣資源和其他能源的綜合利用和有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節能型經濟和節約型社會。
六、構建調控有力的政府監管體系
國際經驗證明,在石油天然氣行業,加強戰略儲備,確保安全是政府監管必須研究的重要目標,也是政府監管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目標,運作上應打破壟斷,充分競爭;監管上應加強調控和管制。因此,在大力落實天然氣資源,確保天然氣持續、穩定、安全供應,以提高天然氣供應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外,必須著力構建調控有力的政府監管體系。
天然氣產業是城市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涉及范圍廣、產業鏈長的領域。經濟學理論和各國的實踐經驗表明,天然氣的長距離運輸、城市輸氣具有自然壟斷的特征,而城市配氣和銷售環節又具有可競爭的特征。不同領域和環節按不同技術經濟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制方式,已成為一種普遍選擇。天然氣產業和電力、煤炭、石油及其它新能源構成了城市能源體系。由于價格、環境、結構等因素而存在市場失靈,所以需要政府的適當干預。傳統上,世界上不少國家在這些行業都是采用國有、國營和縱向一體化的壟斷經營方式,這是處理市場失靈的一種選擇,但同時又出現效率減退的問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則采用了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政策,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英、法、歐盟、日本也都開始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同時,政府進行嚴格監管的模式更加接近市場,兼顧公平和效率。我國特大型城市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府天然氣管制體制,即構建以宏觀調控有力為目標的集約化政府監管體系。
集約化政府監管體系,就是借鑒了歐美國家的能源管理體制,將政府對天然氣的發展規劃、行業監管的管理能量聚集在一起,統一管理燃氣行業,重點考慮的是確保城市經濟發展,天然氣安全儲備和供應,天然氣和電力、煤炭等資源的配置和互補,天然氣的節能利用和環境保護及相應的行業監管,并根據一定時期國家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能源產業發展政策、準入政策、價格政策及標準。同時,將城市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在上游氣源的投資,建設屬于城市自己或者具有相當資源支配權的氣源保障體系和能源基地,以及保證城市供應的主干管網和相應的應急儲備設施,并放開城市燃氣市場,引入競爭,提高效率,而政府則加強對運行的質量、安全、價格、服務和市場秩序的監管。
七、構建城市天然氣戰略安全的運作體系
從城市燃氣公共安全的目標出發,政府應該也必須考慮構建公共性的城市天然氣安全戰略平臺,這是政府對能源調控有力的基本實現形式和有效運作體系。這一戰略體系應具有五大主要功能:
1.承擔天然氣的戰略儲備和安全供應
從城市經濟發展和建設的角度出發,建立合理的城市天然氣氣源供應結構,建立包括政府與企業聯手的應急調峰、安全穩定供應的城市燃氣戰略儲備體系,應對突發重大事件和不可抗力事件,提高整個城市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
2.承擔天然氣的優化發展和應用
一方面要在確保能源落實的前提下,擴大能源的使用范圍。如天然氣的應用,可在民用燃料使用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到汽車燃料、化工燃料、商用建筑空調、發電、燃氣熱電聯產等領域。
另一方面,可根據各種能源生產和應用的不同對象、不同季度的高峰低谷,實施能源互補。如電力夏季高峰與燃氣夏季低谷的互補,通過擴大商用建筑物空調應用,來降低夏季的用電量,而提高天然氣的夏季用氣量。因此,在確保天然氣上游氣源落實的前提下,應積極規劃,制定發展原則,優化需求方式。
3.承擔天然氣價格機制的形成與調節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價格,最終可能決定著城市天然氣供應的成本和銷售價格。從某種意義上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價格相互之間具有制衡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燃氣安全戰略平臺的綜合性,參照國際、國內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燃氣市場價格,建立起統一的促進能源之間各類資源互為補充、互為制衡、互為聯動的價格形成機制,必要時政府可利用平臺,從能源利用的環保性和能源供需平衡性等方面進行價格調節或補貼。
4.促進城市燃氣市場化的推進
天然氣安全戰略平臺應能進一步促進能源市場化,不但要在燃氣企業之間,還要在燃氣與電力和與其它一次能源之間的改制、改組和改革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規范市場準入條件,推進燃氣的投資、建設、運營市場化進程。
5.促進燃氣的節約與新技術的開發利用
在市場作用下,燃氣企業是技術進步的最大動力源和推進主體。通過技術進步、節能降耗來解決我國的能源供需問題,是科學發展觀和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燃氣新技術有沒有可能成為第六次產業革命的突破領域,能源領域有沒有可能成為城市經濟新的增長點,市場發展有沒有可能帶來新機遇,科技戰略制高點至關重要。因此,燃氣的技術進步、節能降耗可以說是潛力無限,關鍵是如何在燃氣的節約與新技術的開發利用方面有所作為,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