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管道壓縮機站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可研、論證、規劃、設計、施工到最終驗收投產無不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和勞動力。前蘇聯時期建設一座配備TK-10型燃氣輪機的壓縮機站需耗用6000多噸鋼材,17萬個工日??紤]到大部分壓縮機站必須建設在自然條件艱苦的無人區和交通不便的地區,因此蘇聯建設者采用了工業化施工方法以加快建設速度,所有壓縮機站采用標準化設計,大量使用標準預制混凝土模塊和預制鋼結構模塊。事實證明,通過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可使管道建設施工進度大幅加快,其中最顯著的烏連戈依-中央1線3022公里管道僅10個月就完成投產,比計劃縮短了53%。
目前,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快速增加,天然氣管道和壓縮機站的建設也在大量進行,學習國外管道的建設經驗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和計劃,以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國內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國外的經驗,但是由于國內基礎工業水平的局限,無論是管道和附屬壓縮機站的建設還是運行,在很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以西氣東輸管道某壓縮機站安全改造工程為例:該管道西起新疆,途經十余個省市,到達上海,2003年投產時輸量為120億方/年,由于下游分輸用戶的持續增加,供氣需求量的逐年增大,提高輸量和管道平穩高效供氣可靠性勢在必行。建設初期,在西段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采用了進口成套燃區離心式壓縮機組,2010年起西段部分壓縮機站在原用配置上新增一臺同型號壓縮機組,將原有的1+1運行模式變為2+1運行。
由于改造工程工期緊,并且采用進口設備,國內施工承包商與國外設備供應商之間首次合作,施工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導致設備安裝試運期間出現多次故障。如(1)因管線連接件緊固方式不符合要求引起燃料氣泄露;(2)燃氣輪機箱體內油污未及時清理,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高溫造成油污揮發,造成消防系統誤觸發;(3)密封系統部分管線吸掃質量不達標造成大量污物堵塞損壞精密過濾器,導致零件報廢,等一系列造成工期延誤的問題。此外,此次改造工程施工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工作計劃組織協調方面的問題,(1)前期未能嚴格施工進度,到后期確定了點火日期趕進度的時候,使施工質量有所下降;(2)國外供貨商通過嚴格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手段實現對工作進度的控制,相比較而言業主方的技術人員難以起到實際的協調作用,對供貨商的管理方面存在缺陷;(3)施工過程中環境破壞嚴重,土建廢棄物和工業垃圾未能按規定處理,對現場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